電話:400-8988-663 郵箱:[email protected]
近年來,健康飲食新風尚漸漸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旋律。而農家菜火爆的程度就足以見證都市人對天然健康的素粗野雜的無限向往。
素食能延年
高濂在《飲饌服食譜》中說:“蔬食菜羹,歡然一飽,可以延年。”而過多的食用肉食品則會產生阻塞動脈的膽固醇,因而,近年來西方一些國家出現了肉、蛋類食品被冷落的現象,而以土豆為主的蔬菜和含纖維素豐富的食品如水果、谷物等,成為搶手貨。植物性食品大大被開發、利用。
野菜成主推菜
營養學家提出的“飲食回歸自然”之說,就是提倡人們選擇新鮮、無污染的野菜、野果、野味食用。
據統計,目前我國栽培野菜有300多種。營養豐富的野菜,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以及食物纖維,而且許多野菜的營養成分如胡蘿卜素、核黃素的含量還大大高于常見蔬菜。“食野”之所以成為世界潮流,關鍵的原因是野食“純凈”。
粗糧能保健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現在在一些商店、集貿市場,以往人們花高價購買的好米、精面,反倒不如“粗糧”值錢了。究其原因,乃粗糧營養成分多,對人體有益。科學家研究證明:高粱、小米、蕎麥、青稞、玉米的營養價值都很高,且有保健強身作用。
雜食可平衡
所謂吃雜,即提倡“營養平衡”、“合理配膳”,而不能想吃什么、好吃什么就隨意偏食、挑食。《保生要錄》里指出:“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則傷而生疾;所惡之物,不可全棄,棄則臟氣不均。”根據中醫學理論,五味的偏嗜,會使某臟之氣偏盛,而破壞人體的協調統一,導致疾病。能吃的什么都吃,也就是“雜吃”,對身體健康是大有裨益的。